前沿資訊

金融時報:為什麼“船”將成為新的“芯片”

时间:2025-03-24 13:48:20 栏目:前沿追跡

文章摘自324日英國《金融時報》評論版:“Why ships are the new chips

 

從北極上空俯瞰世界,景象會截然不同。 大多數地圖是橫向展示世界的,但當我們從極地俯瞰地球時,美國的相對位置便有了新感受——俄羅斯在這一地區佔據主導地位,格陵蘭顯得尤為重要,加拿大也成為關鍵角色。 中國,作為一個「近北極國家」,距離似乎有點過近。 而相比之下,美國在北極的存在感顯得微不足道——即使是美國最大的州阿拉斯加,在這幅地圖中也只是一個小角落。

正是這種地緣圖景,促使特朗普政府提出“讓造船業再次偉大”的新戰略,並可能最早在本周內發佈相關總統行政命令。 這項計劃堪稱自二戰期間美國在四年內建造了2,710艘“自由輪”以來,最具雄心的造船工業戰略。

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周一舉行聽證會,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在全球海運、物流和造船領域不斷加劇的封鎖與主導,這也將成為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。

19世紀,英國和俄羅斯帝國曾為爭奪中亞主導權展開長達數十年的對抗,這場博弈被稱為“大博弈”(Great Game)。 當時在波斯、阿富汗、西藏和印度劃定的疆界,影響了接下來的一個世紀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。

如今,一場新的“大博弈”正在展開。 它不在中亞,也不在當前如烏克蘭、加沙或南海這些熱點地區,而是在寒冷的北極水域。 特朗普政府的目標之一,就是要在這一地區爭奪戰略主導權,從而掌控整個西半球的格局。

BlackRock(黑石集團)最近宣佈從香港富豪李嘉誠手中收購巴拿馬運河的部分港口資產,這被視為實現該戰略目標的重要一步。 當前,全球安全風險不斷上升——海盜活動增加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黑海、波羅的海水下通信電纜被截斷、紅海遭胡塞武裝襲擊、太平洋的中國軍事活動頻繁...... 這讓北極的地位變得更加突出。

尤其是,氣候變化正導致北極冰層融化,新的海上航線正在逐漸開放。 在這一新「大博弈」中,關鍵之一就是提升美國的海洋能力,以便開發該地區的礦產資源、打通商業通道、鋪設更安全的光纖通信電纜,並增強美國在該區域的軍事存在。

在特朗普心中,“破冰船”是首要任務。 他在第一任期結束前曾提出與芬蘭、加拿大合作建造極地破冰船(最終由拜登政府簽署合作協定,可見海洋與北極安全是罕見的兩黨共識)。 美國已有超過25年未建造過破冰船,一位白宮消息人士透露,特朗普希望在其第二任期結束前看到成果。

與此同時,美國還希望重新掌握本國的商船控制權。 目前,美國擁有的遠洋商船僅有185艘,而中國多達5,500艘。 這意味著,理論上中國可以通過封鎖南海航線、切斷關鍵供應鏈來嚴重打擊美國經濟,甚至在戰爭時期阻斷美軍的物資供應,癱瘓其作戰能力。

因此,特朗普的一個關鍵策略是整合商用和軍用造船產業。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海事和工業能力的高級官員Ian Bennitt表示:「新的專責辦公室旨在改革採購流程、刺激需求、掃除美國造船業競爭力的障礙,讓企業有信心長期投資。

這是一件大事。 中國在造船和其他工業領域能夠崛起,正是依靠類似的國家工業戰略。 與之相比,雷根政府時期曾故意將軍用和民用產業切割開來,同時大幅減少對產業的財政補貼。 而現在的做法則是徹底逆轉。

特朗普政府內部,包括國家安全顧問邁克·沃爾茲、國務卿馬可·魯比奧、白宮經濟顧問彼得·納瓦羅以及貿易代表賈米森·格裡爾等人,都在積極推動這項計劃。 他們打趣地把「船」比作新的「晶元」,借用拜登前安全顧問沙利文的話,強調其戰略意義。

據洩露的行政命令草案顯示,特朗普政府將採取一系列「胡蘿蔔加大棒」的策略來支援造船業——包括對中國船隻徵收港口費、設立「海事安全信託基金」(提供稅收減免、補助和貸款以支援造船與人才培訓)、實施貿易制裁等。 這些計劃必然需要與盟友緊密合作,例如韓國(韓華集團收購了費城船廠)、日本、芬蘭、加拿大等國家。

但問題是:特朗普是否能始終堅持下去? 他曾對加拿大表示,除非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,否則他不會讓美國破冰船供其使用。 儘管如此,有消息指出,美國與加拿大、芬蘭的“ICE協定”仍在推進,未受貿易爭端影響。

由於美國的海洋運力已經嚴重萎縮,要重建這一能力,勢必要依靠與盟友的協作。 這場新的「大博弈」,美國無法獨自應對。

 


顶一下
(0)
0.00%
踩一下
0
0.00%
上一篇: 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(全文)
下一篇: 没有了
推荐阅读
專家資源